教研聚合力,共啟新征程
——10月教研教學工作會議
水本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為提升學校教育教研質量,促進各備課組之間的工作交流,觸發多維度思考,學校組織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名師工作室成員召開了9月教研會。
一、工作交流 攜手共進
各教研組組長結合學期初的工作計劃,從集體備課、作業設計、微課題研究、項目化學習等方面總結各項工作落實情況,并提出下一步教研調整計劃。
語文組
史文婷組長指出作業量我們一直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作業設計一般以基礎知識和教材延伸拓展為主。多彩秋季來臨,各年組都開啟了項目化學習,以三年級為例,各班開展了“我和秋天有個約會”項目化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走進大自然收集有關秋天的精美圖片從而欣賞秋天之美。通過模仿課文《聽聽,秋的聲音》寫詩展現秋天之美。讓孩子們感受秋天的氣息與特征,發現秋天之美,養成樂于觀察、勤于發現用心感受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審美情趣。參加學校的播種節,讓學生體驗播種之甜,感受創造之樂。
數學組
李曉芬組長肯定了全組濃厚的教研氛圍,互相學習的身影隨時可見。自主聽課已經成為老師們學習的一種常態。
數學組的項目式學習以六年級為例:水是生命之源。通過對中國淡水資源分布、可用水量以及人均淡水占有量、現實生活中人均用水量等信息的調查,引導學生經歷從數學的角度研究社會問題的過程,培養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提升數學學習興趣。十一假期學生已經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學習內容的評價。
普綜組
謝暉組長以英語學科舉例,在雙減政策下,英語作業以聽讀為主,周末會安排英語趣配音、看英語原聲電影、做思維導圖、單詞繪本設計等多元化的作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學科的項目式學習更是在發揮自己學科特色的同時進行學科之間的整合。以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Dinner’s ready”為例,學生除了要學習生活中關于飲食的詞匯及句型,老師還聯動科學課堂讓學生了解食物的來源、生長周期及環境。
藝綜組
張再再組長重點提到了七八年級體育學科的作業設計,根據考試目標和短期訓練計劃,作業分別涉及體能、技能技術、力量、足球等內容。老師通過視頻打卡、體委統計、家長監督的方式掌握完成情況,課上再進行反饋。
藝綜組的微課題研究以美術組舉例,與語文學科整合,表現形式為低年級“趣味漢字”、中年級“有趣的象形字”、高年級“詩配畫”。
二、項目化學習 智慧共享
如何促進初中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理解數學原理呢?程瑞雪老師給我們分享了七八年級數學的項目式學習案例。
1. 依據新課標,立足學情,結合教材活動確立項目式學習主題。
2. 設計表格式作業單,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3. 學生積累經驗,關注數學知識,運用數學概念進行表達。
這樣的項目式學習不僅讓學生感悟到了重事實、講道理的科學精神,還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真是妙哉!
最后,張校長肯定了各教研組的付出,對辛勤工作的大家表示感謝。也對后期工作安排做了具體指導:
1、組長和名師是引領教師成長的榜樣,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把新課
標的學習、實踐形成常態,撰寫高質量的學習感悟;
2、在賽課中進行課例分析和微課題研究,引導全組教師不斷凝煉科學的教
學理念、總結實踐方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期中考試命題要貫徹新課標教學評一致性的原則,突出隊學科核心素養
的考察;
4、扎實開展10月份的研修課題,同時做好教培中心即將在11月份舉辦的
教師素養大賽的準備工作。
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教育是慢的藝術,希望老師們在教學中精雕細琢,將復雜的知識再加工,轉化成“系統化、整體化”且易于學生接受的知識,立足學科構建資源共同體,做到同心同德、同向同力!
上傳:熊川川
審核:張銀中
通訊員:張蕊
圖片:呂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