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項目式學習中積淀核心素養
——七、八年級項目式學習實踐活動
前言:2022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初中階段綜合與實踐領域,可采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以問題解決為導向,整合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思想方法,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與分析、思考與表達、解決與闡釋社會生活以及科學技術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感受數學與科學、技術、經濟、金融、地理、藝術等學科領域的融合,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提高發現與提出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p>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經歷項目式學習的全過程。能綜合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問題,并將其轉化為合理的數學問題;能獨立思考,與他人合作,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能根據問題的背景,通過對問題條件和預期結論的分析,構建數學模型;能合理使用數據,進行合理計算,借助模型得到結論;能根據問題背景分析結論的意義,反思模型的合理性,最終得到符合問題背景的模型解答?!?/p>
一、作業內容和目標分析
依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學情,國慶節期間我們進行了以下項目式學習。
七年級項目式學習內容:
課本40頁的《觀察與思考》——《翻牌游戲中的數學道理》。
目標:要求學生能從游戲實踐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理解多個有理數乘法法則。
八年級項目式學習內容:
課本26頁的《數學活動》——《鑲嵌》。
目標: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理解知識原理。
二、活動過程
1、設計活動路徑,彰顯教師引導作用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實踐活動、項目化學習中,教師的指導可以確?;顒拥膶嶋H效果。在集體備課中,老師們討論、設計了實驗表格,幫助學生有步驟,有方向,有目標的完成探究。
2、實施活動過程,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國慶假期,學生先認真閱讀課本,明確活動要求、步驟,然后在表格內容的指引下開展項目式學習的作業,以動手操作表格記錄的形式進行學習探究,并通過思考分析,利用文字或圖形的形式呈現作品。
3、作品展示
三、項目式學習的意義
加強實踐性學習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
首先,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以培養從數學的角度審視問題。
比如:七年級學生在翻牌的多次動手操作中關注“正面”和“背面”這兩個詞,理解它們具有相反的意義的,數學中如何表示相反的意義呢?想到數學符號“+”,“-”,這樣就把游戲的現象與數學符號聯系起來。
八年級的學生在動手鑲嵌中發現要使把平面鋪滿,而頂點拐角處如何鋪滿呢?這就想到周角360度。學生在以上動手操作中經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其次,學生經歷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要與提出問題的過程有機結合,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學生感悟解決現實問題不僅要關注數學的知識,更要關注問題的背景知識,發現問題的本質與規律,然后用數學的概念、定理或公式予以表達。
比如:翻牌游戲中,學生通過每一次翻轉,記錄數據,觀察數據,發現不管翻多少次,反面個數永遠是偶數個,即負號有偶數個。不能使所有的牌都變成反面,即不能出現奇數個負號。由負號有偶數,奇數這種現象,就可以聯想到數學中多個有理數乘法法則:幾個不為零的有理數相乘,負因數個數是奇數個,結果為負,負因數個數是偶數個,結果為正。
在鑲嵌過程中,學生思考如何把頂點拐角處能鋪滿?那么頂點處的角不管是幾個,相同的或是不同的,其總和都要是360度。學生經歷以上的抽象思考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最后,學生解釋數學結論的現實意義,進而解決問題。在許多情況下,模型中的參數或重要指標與所要解決問題的背景資料有關,往往需要分析模型結論的合理性,主要是分析結論是否與現實吻合。如果有悖于現實,就需要調整模型,直至合理。比如:9張牌的翻牌游戲可以用多個有理數乘法法則進行解釋,那么7張,11張呢?通過多次驗證,得出任意奇數張牌,按此要求翻牌,都可以用這個數學道理來解釋。而偶數張牌則不能用這個數學道理來解釋。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學生感悟重事實、講道理的科學精神,體會數學表達的簡潔與精確,進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上傳:熊川川
通訊員:張銀中
審核:張銀中
圖片:七、八年級各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