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wsxnn"><nav id="wsxnn"></nav></ruby>
      <b id="wsxnn"><form id="wsxnn"></form></b>
      <p id="wsxnn"></p>
    1. <wbr id="wsxnn"><nav id="wsxnn"></nav></wbr>
        <video id="wsxnn"></video>
      <acronym id="wsxnn"></acronym><acronym id="wsxnn"></acronym>
      <strong id="wsxnn"></strong>

      歡迎來到隨州外國語學校小學部北校區!返回主站
      • 北校區全景圖
      • 北校-學習
        教師發展

      心中有“量” 量出精彩
      2022-05-30 14:22:41   來源:北校區    點擊:

        心中有“量” 量出精彩

                                                              ——“克和千克”一課教學與思考

        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從十個,增加到十一個,增加的就是“量感”。

        

        學生關于計量單位的學習起源于實實在在的體感,但絕不可以一直停留在體感。數學永遠是用思考來解決問題的。我們的數學課堂不要學生成為精準的“電子秤”,卻有必要幫孩子心中建立起正確的“量”。下面,以“千克和克”一課教學為例提些個人拙見,旨在引發大家新的談論與思考。

        特級教師俞正強在《種子課2.0》中對量與計量的教學,提煉出計量單位教學的兩種基本樣式:

        基本計量單位是基于體感的定量刻畫。

        衍生計量單位是基于數感的定量刻畫。

        

        以重量單位為例,主要有克、千克、噸三個計量單位。人對于重量的體驗,主要途徑是手。因此,關于重量的體感,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手感”。相對于“手”而言,比較適合感知的“量”是“千克”?!翱恕边^于輕,形不成顯著的體感;“噸”過于重,無法實現體感。因此,“千克”便是重量單位的基本計量單位。

        重量單位中有了“千克”這一基本計量單位后,就形成了一個衍生出其他計量單位的參照標準。衍生的途徑就是基于數感而形成的關于計量單位的意感。

        通過把1千克豆腐平均分為1千份,取1份就是1克,2包鹽是1千克,2000包鹽就是1噸。

        下面對各類計量單位中的基本計量單位與衍生計量單位做一梳理:

        

        基本計量單位的教學樣式,它的基本流程為:經驗的呈現→工具的定量刻畫→體感的定量刻畫→體感的深度體驗→計量單位形成

        衍生計量單位的教學樣式,它的基本流程為:經驗的喚醒→替換成一與一千的數感→在計算中強化

        整個流程基本呈現為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其他基本計量單位的教學流程也都可以按這樣的方式進行,突出學生的體感。

        計量單位的學習是需要體驗的,體驗在個人的認識中可以分為基于體感的體驗和基于數感的體驗。

        

        一、重視直觀——建立表象

        計量單位是抽象的,為了讓這些抽象的計量單位變得形象直觀、生動具體,并在學生腦中形成實際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就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實踐在腦中形成正確的表象。

        [教學片段1]在超市進行課前小調查,記錄生活中的“克和千克”

        

        [教學片段2]體會“1克”

        請同學們把桌面上的2枚回形針放在手里掂一掂,再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它的輕重,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誰能用完整的一句話告訴老師你有什么感覺?

        

        [教學片段3]體會“1千克”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把1千克的物品(兩袋鹽1000克)放在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覺?請每一組的隊長拿起同學桌上的兩包鹽,把兩包鹽放在手上掂一掂,再閉上眼睛,在心里記住它有多重。然后傳給后面的同學,最后的同學感受好了,送到前面的學具籃里。

       

        二、選擇參照——清晰表象

        剛剛建立的表象存在不穩定、不鮮明,當實物離開眼前,腦中的印象就會逐漸模糊,當再憶時因沒有參照標準而偏離實際。因此,幫助學生尋找一個熟悉的物品,讓它成為某一個計量單位的代言或是比較的標準時,抽象的計量單位變得形象直觀。

        [教學片段4]課堂完整形成實踐報告單,并進行觀察小結。

        

        三、注重實踐——豐富表象

        注意課內活動和課外實踐的結合,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理解與應用量的實際意義。學生對于相應量的觀念建立需要長期的實踐、積累,而課堂教學的時間又非常有限。應該說課堂上的活動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課外活動則是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觀念。

        學校里、家庭中、超市內都是計量單位學習的場所,有著豐富的資源,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節實踐活動課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找一找,并與周邊的人進行交流,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于計量單位的表象。

        [教學片段5]在學完“克和千克的認識”這一課后,班級的桌面擺上天平秤、盤秤、彈簧秤,還有一張記錄表,課后學生拿到什么物體,先估一估,想稱就上秤,并記錄下來,從作業本、書本、鑰匙、水果等,讓每天的學習生活與秤相伴。

        隔幾天舉行一次估測比賽,估測較準確的學生,可獲得將天平帶回家一天的獎勵。墻角擺上體重秤,估一估,稱一稱體重,同學之間背一背,進行幾十千克的體驗。

       

        四、加強估測——形成方法

        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可以把估測活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書本中先估后量的環節不能省。在估測的過程中,教師及時進行策略和方法的引導,掌握正確的估測方法。

        [教學片段6]大約幾個是1千克?

        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參與估測、感悟等活動,讓學生在估測活動中逐步建立數和量之間的有機聯系,使學生在“量中用數,數中學量”。

        “君子之教,喻也?!敝挥凶寣W生對計量單位真正理解了,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學生才能做到心中有“量”,量出精彩。課上課外我們在進行中,或正在生長中……

      編輯:劉琴梅

      審核:肖章琴  張銀中

      照片:數學組教師

      上傳:熊川川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落實“雙減” 秀我風采
      下一篇:“四看”解詩,步步為“贏”

        投訴建議

      通過Email將您的想法和建議發給我們

      建議:196838679@qq.com

      舉報:196838679@qq.com

    2. Copyright © www.highstreetloft.com  鄂ICP備08006893號  
    3. 網站維護:葉睿 / 15337333444   隨州炎帝科技支持
    4. 久久高清无码,亚洲性69影视,一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中文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ruby id="wsxnn"><nav id="wsxnn"></nav></ruby>
        <b id="wsxnn"><form id="wsxnn"></form></b>
        <p id="wsxnn"></p>
      1. <wbr id="wsxnn"><nav id="wsxnn"></nav></wbr>
          <video id="wsxnn"></video>
        <acronym id="wsxnn"></acronym><acronym id="wsxnn"></acronym>
        <strong id="wsxnn"></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