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中心】春天里的隨外
——記漢孟路校區項目化學習階段成果匯報
沐春風鑒知往來
浴細雨潤物無聲
我們的班主任
聚焦項目,迎接挑戰
研討學習,助力共長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成為了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關鍵。面臨如何創設動態的學習時空、多元的學習環境,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發展學生的創新素養等問題,我校開始推進項目化學習的研究。為加強教師對項目化學習的理解,提升教師對項目化學習的設計與實施能力,2022年3月21日漢孟路校區全體班主任齊聚一堂,共同交流項目化學習中的收獲和體會。
低段:一粒種子播種故事
活潑好奇、親近自然是低段孩子的天性,在當下“眼不見青山,鼻不聞草香,腳不沾泥土”的成長環境里,他們少有機會與自然親密接觸。朱常紅老師借項目化學習的契機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擁抱自然,和植物共同成長的機會。
班會課上,當朱老師給孩子們講述一粒種子孕育生命的神奇故事時,一顆探索自然奧秘的種子也開始在孩子們心中萌芽了。
朱老師帶領孩子們在教室門前的花壇里種下了希望。每一天,他們都會拿著植物生長記錄卡,興致勃勃地圍在各自的植物旁邊,細數它又長了幾片葉子、開了幾朵花,爭相計算幾條花枝共有幾片花瓣。
圖4-7
在孩子們的精心照料下,植物長得越來越茂盛,葉子越來越多了,花朵越來越艷了。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用細膩的筆觸,明麗的色彩,繪制了一個個美好有趣的植物繪本故事。
圖8-11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欣喜的發現不同植物的葉子、花朵,大小、顏色、形狀、氣味各不相同。為什么有這么多不同呢?葉子還有什么形狀?花兒的香味是怎樣產生的?種子里面藏著什么?諸多好奇的疑問帶他們進入了自然探究的新世界。
圖12、13
戶外玩耍時,孩子們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植物朋友,他們創設情境,扮演一顆勇于面對困難、克服障礙破土而出的小種子,用團身滾動、控制平衡、前滾翻等動作模擬種子破土,在運動中體驗植物成長的樂趣。
圖14、15
植物朋友真可愛呀!孩子們圍繞自己喜歡的植物,收集相關詞語、佳句和古詩,寫觀察日記,制作手抄報,將自己對植物的喜愛用語言、圖文和音樂表達出來。
圖16-21
在生活中應該怎樣保護植物呢?朱老師引導孩子們思考“我們能為植物做什么?”孩子們的想法可多啦,為植物澆水除雜,制作植物名片,設計保護植物的廣告語……
每一種生命都各具特色,蘊藏無限可能,學習養護一粒種子,見證種子的變化,記錄下種植的過程,再分享出來,是學習最可愛的模樣!
中段:觀察植物演繹故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span>中段李秀林老師順應季節和學生認知,結合校園自身的各項條件和情況,與學生確定了項目化學習的主題為“我和植物做朋友”。李老師打破學科壁壘、學習時空,重構課程形態,給學生帶來一場體驗式學習和一種跨學科的融合課程。
圖22
語文課上老師以第一單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切入點,以課本中“尋找春天”為初心,建立與此項目活動的關聯。孩子們利用閱讀時間了解自己喜歡的植物,包括植物的名稱、形態結構、外觀顏色、氣味濃度等不同方面,以“我的植物朋友”為題寫成作文,用文字記錄植物的前世今生,抒發對植物的喜愛之情。
圖23-30
數學課上老師除了引導孩子們測量、計算植物的高度周長,用數字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還結合學校環境,將植物和生長方位聯系起來,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帶著親身體驗走進課堂,進一步提升了孩子們的數學學習興趣。
圖31-34
科學課上創建班級生態園和植物親密接觸。古人有云“學以致用,知行并進”,孩子們不但自己了解認識植物,也想讓更多的同學們與植物“做朋友”,他們用二維碼制作植物“身份證”,寫清它們的名稱,記錄它們的特性,說明它們的養護方式,給植物朋友們掛上獨一無二的名牌。
圖35-37
美術課上用畫筆繪出植物的婀娜多姿。
圖38-42
多學科聯動,讓孩子們走入自然的課堂,去認識和感受生命、親近和觀察生命,探尋生命的真諦,探索科學的世界,在校園里留下屬于他們的成長故事。
七年級:澆花澆根育心故事
德育是幫助學生扣好第一顆扣子,打好人生品格的基礎支撐。通過項目化理念的指導,對班級德育進行項目化的規劃和設計,可以發揮德育工作的指導力,把握力,創造力。蘇岑岑老師指出,基于核心問題:如何打造積極奮進的班級?對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自主管理和賞罰分明、適當的放權和“偷懶”、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采取高帽加督促的教育方化,堅持育心為上,創建和諧向上的班風,讓學校德育煥發生機,讓德育回歸育人本質,讓學生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圖43
精彩的分享告一段落,老師們各抒己見、暢談體會:項目化學習改變了師生的主次位置,強調學生才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是教育的大勢所趨。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也要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斷進取,不斷進步。
圖44-50
項目化學習開展至今,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愈發強烈,問題意識更為清晰,獲取學習支架的能力得到強化。對于教師來說,開始探索課堂的多種可能性的同時,也給傳統的課堂帶來了新的思考。相信在今后的探索之路上,我們會以更專業的素養、更智慧的理念,為教育耕耘,為學生的核心素養賦能!
三月已至,春意滿枝
陽光滿懷,紫藤花開
關注學生成長
解讀教育密碼
修煉自己,追尋光芒
簡報人:鄒賢玲
圖片:黃玉潔
審核人:肖章琴劉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