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開放“四步曲” 推進數學解題教學
——八年級數學組課例研究報告(2021年課例研究報告之五)
【課例研究的意義】
解題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數學能力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解題思路,借助開放課堂中的問題開放形式,帶領學生掌握更加科學、系統的數學解題方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解題習慣,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提升。
【課例研究的理論依據】
波利亞《在怎樣解題》中曾說過:掌握數學就意味著善于解題。書中闡述了怎樣解題的四步:
第一、理解題意。
第二、找出已知數據與未知量之間的聯系。如果找不到直接聯系,要考慮輔助題目,最終得到一個解題方案。
第三、執行方案。
第四、檢查已得到的答案。
【課例研究的策略】
通過實踐教學,以問題開放為依托,從提問環節入手,再對三角形習題的解題教學探索,對分式方程的類比學習的教學實踐,在開放課堂的環境中逐步摸索出適合本校學生的解題教學模式。
總結如下的“四步解題思維”:
?、兕}目有什么條件?聯系什么知識點?
通過問題開放引導學生說出發現的數學條件是什么,思考條件與哪個章節的知識點相關聯,明確題目條件與對應知識點的聯系,如看到實際問題想到用方程函數知識點,看到等腰三角形想到“三線合一”,看到三角形的高想到分類討論。
?、诮鉀Q什么樣的問題?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說出題目要求哪個量?要證明哪個結論?將模糊的問題具體化,如實際問題是求解速度,幾何題目是解決三邊關系或者證明兩邊相等等。
?、塾檬裁礃拥姆椒?
通過前面兩個問題引導,將條件對應知識點再聯系問題,找到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如求解速度需要用“路程=速度×時間”,實際問題對應列表法等,如證明兩邊相等的方法有哪些?羅列出已有的方法。
?、茉鯓泳唧w操作?過對方法的歸納,根據已知條件嘗試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在解決過程中遇到問題,要再次回到“條件--知識點--問題--方法”這個環節中,選用其他方法,最終解題成功。
【課堂案例】
案例1《分式方程》課堂實錄:
[活動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那接下來我們看一個實際問題。
問題: 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最大航速為30千米/時,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順流航行90千米所用的時間,與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師:這是什么問題?
生:行船問題
師:有哪些數量關系呢?
師: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決呢 ?
生:列方程
師:你的思維很清晰,接下來你打算怎么解決?
生:設水速為xkm/s,根據數量關系表示出其他的量
師:然后呢?
【師生行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分層次點答,大面積關注學生思維狀態。在活動中教師關注:(1)學生能否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2)不同層次學生對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的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生活中的行程問題,引導學生從分析條件入手,用方程解決問題,看到順逆問題找到對應關系式,用列出含未知數的式子表示有關量,并得出方程,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做準備,自然引出課題。
[活動2]引導自學、合作探究
師:研究完定義,接下來你想研究什么呢?
生:解法(類比整式方程的學習思路)
師:觀察一下這個分式方程,要解方程你有什么想法?
生:有分母,我想去分母
師:如何操作?
生:方程兩邊同乘所有分母的最簡公分母
師:依據是?
生:等式的性質
師:約分之后你又有什么發現?
生:分式方程轉化成了學過的整式方程,我可以解出來。
師:那現在對于分式方程的解法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通過去分母將分式方程轉化成整式方程
師:你的回答很準確,哪位同學可以幫大家歸納一下如何去分母呢?
生:方程兩邊同乘所有分母的最簡公分母.
【師生行為】:教師不斷拋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并在全班交流探究結果。教師在活動中關注:學生能否觀察出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區別?學生是否有利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的意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轉化思想”探究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已有的知識經驗,能解決去分母問題的就是等式的性質2,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體會已有知識的作用,解釋所獲得結果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2《等腰三角形》習題講解實錄:
如圖,在△ABC中,D是BC的中點,E是A上一點,F是ED延長線上一點,且DF=DE,連接BF
求證:AC//BF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師:題目有什么條件?
生:有中點條件,線段相等。還有圖形中的對頂角條件。
師:看見中點想到什么?
生:線段相等。
師:第一小問解決什么問題?
生:證明兩線平行的位置關系。
師:用什么方法證明平行?
生:平行線的判定方法。需要證明內錯角相等。
師:證明兩個內錯角相等有什么方法?即證明兩角相等。
生:證明兩三角形全等,得兩個角相等。
師:請同學講解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串引導學生說出條件與知識點的聯系,問題與方法的對應,再梳理出解題路徑,把幾何證明題的思路清晰化,形成完整的解題思路。
【課例研究的總結與實施】
對比傳統的新授課與習題課,借助開放課堂,教師采用問題開放,逐步打開學生的思維,觀察發現條件與問題的聯系,條件與知識點的對應,問題與方法的統一。
在新授課跟習題課中采用“四步解題思維法”,①題目有什么條件?聯系什么知識點?②解決什么樣的問題?③用什么樣的方法?④怎樣具體操作?
通過教學課堂上的具體實踐,教師以問題開放為載體,前期把這四個問題按順序拋出,打開學生的思考空間,豐富解題方法。中期以班級學生講題為模式,讓“小老師”按四步解題法講解題目,提升學生能力。
這樣的實施效果,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效率,而且能夠豐富學生對的知識儲備,在同類型和變式訓練中掌握解決問題的主動權,找到數學學習的活力與樂趣。利用科學的解題教學策略,帶領孩子們建體系,找方法,從而更加輕松、快捷地解決問題,真正實現“學中取樂,樂中有學!
通訊員丨張雯 劉韻雪 編輯丨葉冠睿 編審丨劉萍 審核丨郭遠林 陳超